8月5日,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主辦的“青春為橋·文化互鑒”中俄暑期交流營順利結束。在為期兩周的活動中,學院21名志愿者以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飽滿熱情,為30余名俄羅斯青少年搭建了跨越語言文化的友誼橋梁。

本次交流營圍繞語言實踐、文化體驗和城市探訪三大板塊展開。語言實踐環(huán)節(jié),志愿者化身“小老師”,通過情景對話、詞匯游戲和趣味十足的“漢語美食詞匯卡片”(如涼皮、肉夾饃),幫助俄羅斯學生掌握日常漢語。
文化體驗環(huán)節(jié),志愿者成為文化“傳播者”。在漆扇、陶俑復制、民族舞蹈等非遺體驗課上,他們悉心指導;書法課上,幽默的比喻讓筆畫學習充滿樂趣。志愿者們還帶領大家走訪博物館和文化街區(qū),用流利俄語生動講述文物故事,展現中華文化魅力。
城市探訪中,志愿者成為貼心“向導”,帶領體驗地鐵、品嘗小吃、探訪回民街,并提前溝通滿足飲食需求。細致的服務令俄羅斯帶隊老師米拉深受感動:“從暖心接機牌到紀念視頻,志愿者們如家人般溫暖。”

結業(yè)儀式上,中俄青年共唱《茉莉花》,回顧兩周點滴?;顒蛹\視頻讓在場師生動容。志愿者代表分享道:“從溝通忐忑到并肩歌唱,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專業(yè)能力,更讓我深刻體會到真誠與熱愛筑起的友誼之橋無比堅固?!?/span>
此次志愿服務為中俄青年交流注入了青春活力,也提升了志愿者的實戰(zhàn)能力。“比如快速組織俄語解說大明宮歷史,這樣的實戰(zhàn)鍛煉很有效?!敝驹刚邚埣衙粽f。

交流營雖落幕,友誼之橋已筑成。俄語學院志愿者們用真誠與專業(yè)書寫了動人的跨國情誼,成為今夏最亮眼的青春注腳,生動譜寫了中俄青年交流新篇章?;顒右渤浞煮w現了學院“語言賦能+文化浸潤+實踐育人”培養(yǎng)模式的成效。
(供稿單位:俄語學院;文字:田騰、李于佳;圖片:全體志愿者;審核:溫玉霞、樊花)